当前位置 : 首页 > 新闻动态 > 行业动态

行业动态
厌氧胶粘剂知识与应用
2018/5/24 9:57:49

   厌氧胶粘剂简称厌氧胶,可以起到粘接、固定和密封作用的一系列厌氧固化特性的组成物。当涂有胶的那一面与空气隔绝后并在催化下便可以在室温快速固化。近年来,国内厌氧胶的配方不断推陈出新,日臻完善,受到机械行业的青睐。     

厌氧胶(anaerobe)又名绝氧胶、嫌气胶、螺纹胶、螺纹锁固剂、螺丝胶、机械胶。它与氧气接触不会固化,但在隔绝空气后便会迅速聚合变成交联状的固体聚合物。所谓“厌氧”是指这种胶固化是不能接触氧。    

厌氧胶的组成    

   厌氧胶是由丙烯酸酯类单体、引发剂、促进剂、稳定剂组成.还可根据需要添加其他助剂如填料、染料和颜料、增稠剂、增塑剂、触变剂及紫外光吸收剂等。丙烯酸酯类单体是厌氧胶的主要成分,约占其总配比量的90%以上。该类单体包括丙烯酸、甲基丙烯酸的双酯或某些特殊的丙烯酸酯(甲基丙烯酸羟丙酯)等。     

厌氧胶的分类 

   厌氧胶粘剂是由多种成分组成,特别是单体千变万化,其中每种成分的变化都有可能获得新的性能,因此厌氧胶的品种甚多,其分类方法也不统一。一般情况下可按单体的结构、单体的类别和强度、粘度分类,也有按用途分类的。较常见的分类方法是按单体的结构和用途分类法具体地说,按其结构可分为四类。     

(1)醇酸酯     常见的有双甲基丙烯酸多缩乙二醇酯(如美国的乐泰290以及与富马酸双酚A不饱和聚酯混合的乐泰271、乐泰277等);甲基丙烯酸羟乙酯或羟丙酯(如国产的铁锚302、日本的三键1030)等。。     

(2)醚型      以双甲基丙烯酸三缩四乙二醇酯为代表的结构     

(3)聚氨醋      其由异氰酸酯、甲基丙烯酸羟烷基酚和多元醇的反应产物(如美国的乐泰372、国产的GY-168、铁锚 352和BN-601等)。实际上厌氧胶的产品很多是混合物或是复杂的组成物,是难以简单分类的。按用途可分为紧固件锁紧和密封、法兰面和管接头的密封、粘接固持和浸渗堵漏等。这种分类方法简单明了,易记易用,特别容易为用户所接受。尽管胶种有多种用途,但总有一种主要的用途可以作为分类的依据。     

(4)环氧酯      其由各种结构的环氧树脂与甲基丙烯酸反应的产物。常见的有双酚A环氧酯(如国产Y-150、GY-340等是环氧酯与多缩乙二醇酯的混合物)。      

厌氧胶的特点和应用     

(1)不需称量、混合、配胶,使用极其方便,容易实现自动化作业。     

(2)大多数为单体型,黏度变化范围广,品种多,便于选择。     

(3)用途广泛,密封,锁紧、固持、粘接、堵漏等均可使用。     

(4)无溶剂,毒性低,危害小,无污染。     

(5)胶缝外溢胶不固化,易于清除。     

(6)性能优异,耐热、耐压、耐低温、耐药品、耐冲击、减震、防腐、防雾等性能良好。     

(7)储存稳定,胶液储存期一般为三年。     

(8)室温固化,速度快,强度高、节省能源、收缩率小、密封性好。固化后可拆卸。      

厌氧胶因其具有独特的厌氧胶固化特性,可应用于锁紧、密封、固持、粘接、堵漏等方面。厌氧胶已成为机械行业不可缺少的液体工具。在航空航天、军工、汽车、机械、电子、电气等行业有着很广泛的应用。     

(1)固持定位。圆柱行组件,如轴承与轴、皮带轮与轴、齿轮与轴、轴承与座孔、衬套与孔等孔轴组合配件,以前无一例外的采用热套、冷压等尺寸过盈方法再装配,再辅以键和销子等。这种固定方法加工精度要求严格,而且因热膨胀系数不同,产生磨损和腐蚀,很容易产生松动。使用厌氧胶可填满配合间隙,固化后牢固耐久,稳定可靠。以厌氧胶固持的方法使加工精度要求降低、装配操作简便、生产效率提高、接生能耗和加工费用。     

(2)锁紧防松。金属螺钉受冲击震动作用很容易产生松动或脱机,传统的机械锁固方法都不够理想,而化学锁固方法廉价有效。如果将螺钉兔上厌氧胶后进行装配,固化后在螺纹间隙中形成强韧塑性胶膜,使螺钉锁紧不会松动。现在已经有预涂型(B-204)厌氧胶,预先涂在螺钉上,放置待用(有效期四年),只要将螺钉拧入旋紧,即可达到预期的防松效果。      

(3)密封防漏。任何平面都不可能完全紧密接触,需防漏密封,传统方法是用橡胶、石棉、金属等垫片,但因老化或腐蚀很快就会泄漏。而以厌氧胶来代替固体垫片,固化后可实现紧密接触,使密封性更耐久。厌氧胶用于螺纹管接头和螺纹插塞的密封、法兰盘配合面的密封、机械箱体结合面的密封等,都有良好的防漏效果。填充堵漏。对于有微孔的铸件、压铸件、粉末冶金件和焊接件等,可将可将低黏度的厌氧胶(B-290)涂在有缺陷处,使胶液渗入微孔内,在室温隔绝氧气的情况下就能完成固化,充满孔内而起到密封效果。如果采用真空浸渗,则成功率更高,已成为铸造行业的新技术。



新闻动态
展开